Columns

 
评析

2006台湾国际重唱大赛:
国际赛杂感

原文出处:晨光熹微
作者:白品键
发表日期:2006-10-11  


这一天的 A Cappella 爱好者是幸福的,以往台湾虽然也有过不少超强团队来演出,如TRG、ION 等等,但是那些单一团体的演唱会都不如这一天令人感动,同时有这么多强团,这么多种不同类型的歌曲一起演出,实在令人热血沸腾。前阵子有网友热烈讨论属于台湾的A Cappella 年度盛会,如果他们都有来到这个音乐节的话,他们应该会同意:如果台湾再多个两三队可以与外国团体比肩的强队的话,这个年度盛会就已经完成一半了。

国际赛受邀来比赛的团体共有7队,再加上来自马来西亚的 Johor Bahru Chamber Choir (JBCC) 共有8队,算得上是强队云集了。

先说说重唱组的状况吧,台湾这边从国内赛晋级的三队表现平平,蔚蓝之声与非常女声并没有突破性的演出,因此没有获得任何奖项名次,Hakuna Matata则是维持前一天的高水准,最后也顺利拿下了第三名。只是前一天的缺点并没有获得改善,最后一首歌曲咬字、节拍混乱的情况依旧严重。令我讶异的是他们没有改变曲目顺序,表现精采的台语歌「红龟粿」依旧放在第二首,而表现最差的歌曲仍然是最后一首。我相信这种曲目安排的失误对于他们的总分一定有不小的影响。  

相对于国内团的Hakuna Matata,JBCC 显然更剩一筹,他们的前两首歌并没有任何舞台动作,规规矩矩的站一排圆弧把两首歌曲唱完,虽然和声精准,各声部之间也相当平稳,但是并未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抢眼表现。但是第三首歌的压卷之作却吸引了全场的目光,全队都动起来了,不但动作配合歌曲设计的十分完美,团员之间的默契以及眼神交流也全然不同于前两首歌,加上原本就在水准之上的演唱以及他们非常抢眼的服装,结束时全场都醒过来了,掌声欢呼声不绝于耳。  

JBCC让我理解到,比赛的评分虽然有很清楚的分项,音乐占了90%,舞台呈现只占了10%,但是从结果来看,完全搭配歌曲设计的舞蹈动作绝对是有加分效果的,如果团员能够完全融入歌曲与舞蹈之中,会让这首歌更加活泼生动,届时音乐与舞台呈现两项评分标准将会难以切割,就像JBCC这首带有佛教舞蹈动作的歌一样,如果把所有动作都去掉,所损失绝不只是10分而已。当然,这样的结论必须建立在音乐本身的分数够高,以及动作设计是让音乐成长,而非削弱的。  

JBCC 最后拿下的最佳舞台呈现奖,我不知道评审最后发表名次是不是完全依照分数给奖,因为歌手组的舞台占分是30%,理论上就分数来说更容易得到这个奖项。但是从舞台上给予观众的震撼来看,JBCC只凭一首歌而拿下这个奖项,并不让人意外。只是可惜的是,他们也只有这首歌让人感到精彩绝伦而已,如果能够三首歌都这么精彩,今年的重唱组冠军绝不至于又从缺。  

国际赛原本应该有两队国际团队的,但是菲律宾团似乎临时决定不来台湾了,以我对菲律宾合唱水准的认识,或许他们就是那个缺席的冠军也说不一定。  

聊完了重唱组,再来谈谈这次比赛最令我热血沸腾的歌手组吧!今年的国际比赛足足有七队来自欧亚各国的国外团体,再加上在国内赛脱颖而出的三个队伍,足足有十个实力在水准以上的团队,演唱的歌曲包括了民谣、爵士、摇滚、抒情等等,实在令人大呼过瘾。最值得高兴的是,虽然国际团队个个来势汹汹,但台湾团仍旧可以保住第二名的位置,可见我们虽然风气不盛,还是有些可以与外国团体一较高下的超级强队的。  

获得一、二名的分别是来自匈牙利的Fool Moon 以及台湾的欧开。 Fool Moon是一支由五个男声所组成的A Cappella 团队,不论是和声、音乐性、主唱魅力、编曲等等都无可挑剔,尤其编曲能够符合人声量身定作,让每个传出来的声音都与音乐完全结合在一起,把流行歌彻底改造成专属人声的A Cappella 歌曲,不强求模仿某种乐器,也不使用任何乐器,反而更能呈现出纯粹人声的美妙之处。  

欧开也是一支无可挑剔的团队,但是他们在许多地方与Fool Moon 相比都明显居于下风,首先是各声部歌手的平衡,Fool Moon 五个男声都有独当一面的实力,表现出来的音乐因此拥有绝佳的和谐感,而团员素质平均的欧开,则显得SOP 太过强势,在平衡上反而不如Fool Moon。其次是欧开选择使用大量的乐器,这在音乐呈现上毫无疑问是有加分效果的,但乐器不免会削弱人声的表达能力,相形之下,Fool Moon只用人声便能呈现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完美音乐,在唱功上自然显得更高一筹。尤其是,这是一个属于人声的重唱比赛,评审的耳朵都集中在歌手身上,不用乐器自然会使他们的音乐更加干净。  

获得第三名的SJTone 是来自韩国的队伍,是一支相当令人热血沸腾的重摇滚团体,这个团体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们超强的人声打击以及力道十足的男超高音,唱起摇滚极为对味。单纯就爆发力来说,SJTone 绝对是这次比赛最具威力的团体,每个团员都毫不吝啬的把声音表现出来,虽然和声因此显得不够和谐,但是对于摇滚乐来说,这种近乎吵杂的声音才合乎摇滚乐该有的音乐个性。  

由于摇滚乐需要每个声音都充满能量,若歌手控制功力不足的话,用A Cappella 演唱这类型歌曲便容易变得支离破碎,因此以这类歌曲作为团队风格的成功队伍,几乎都拥有一个兼具力量与稳定速度的人声打击。或者说,想要经营一个摇滚风格的A Cappella 团队,你非得先拥有一个这样的打击手不可。 SJTone 的打击手便完全能够胜任这个工作,他的小鼓干净清晰又充满力量,让团员可以放心的把节奏控制依附在他所制造的声响上,同时在强力打击的伴奏下让歌曲的能量在往上提升。SJTone 的人声打击让我不禁联想到欧开的SOP,他们都同样有控制全场的能力,如果说欧开拥有一个爵士音乐团体梦寐以求的女高音主唱的话,那么SJTone 显然拥有一个让摇滚乐团体羡慕的理想人声打击。

SJTone 塑造了成功而强烈的团队风格,让他们在强敌环伺之下拿下名次。事实上若撇开风格问题不谈,SJTone 缺乏声部和谐的问题便表现在排名上,虽然摇滚乐并不特别重视和声的饱满和谐,但是并不表示摇滚A Cappella 可以完全不理会这一点,当团员对于声音的控制能力到达一定境界之后,自然能够兼具音乐能量与平衡。几个著名的团体如Rockapella、Housejacks 等等,都依旧拥有相当好的和声(Rockapella这方面的表现尤其令人膜拜)。尤其是,当这次比赛的另外两个强队都拥有很棒的和声的时候,SJTone 的这项缺点就更被放大来检视了。  

一样来自韩国的全女声团Singapore Sling 也有相当抢眼的表现。和SJTone 一样,他们也是偏向流行歌的,只是女声的声音无法像男声那样具有威力,因此选择的歌曲比较轻快,不如SJTone那样重口味。 Singapore Sling 也有一个人声打击手,女声的鼓手比较少见,Singapore Sling 的鼓手算是练得有模有样的了,最重要的小鼓音效在采排时声响相当漂亮,可惜的是正式比赛时不知是拿麦克风的角度有失误还是受到舞台其他因素的干扰,鼓声效果不如采排时来的好,但基本上控制节奏的能力还是存在的。  

大鼓是人声敲击中最容易被模仿的音效,据我所知可以有两种作法,一种是利用声带的低频震动,配上双唇制造的「开关」发出的敲击声;另一种则是将声带的震动去掉,改以喷MIC 的效果制造低频。如果鼓手拥有优秀的低频的话,前者的声响会显得比较干净,但若是女声或是低音下不去的男声的话,适时的利用喷MIC可以做出相当强而有力的大鼓。纯女声的A Cappella 有先天上的劣势,主要在音域的部分突显出来,缺乏BASS 的音乐很容易让人感到不稳定,若有一个称职鼓手的话,可以利用大鼓的低频将音乐广度拉出来,替音乐增色不少,Singapore Sling 的音乐便有这种特色。可惜的是,鼓手的大鼓音效并不能取代真正的BASS,Singapore Sling 的女低音很努力的做出了相当于男声中音域的声音,为了让他们的音乐稳固,他们还特地要求要将这个部分增量,然而结果在我听起来却是某个不该被突出的中音域太大声了,反而造成听觉上的不舒服。  

其他队伍方面,来自德国的「John Beton & five holeblocks」与来自「OIS Voice!」是比较接近的队伍,都是全男声的团体,演唱的音乐也很接近。以比赛的状况来说,John Beton & five holeblocks出现了音准问题,很难脱颖而出;而OIS Voice则是主唱相当缺乏魅力,无法吸引观众,也很难在比赛中获得高分。义大利团队「Mezzotono」的歌声不赖,可惜的是他们似乎因为一些意外状况而无法全员到齐,音乐因此处处都有和声破洞,有如少一条腿参加田径赛一样。而马来西亚的Flexitones则是尚停留在合唱团式的唱法,歌曲也缺乏新意,没有令人惊喜之处。  

两支国内团体阿米巴与斑马线则是​​没有更好的表现,阿米巴似乎比较没那么紧绷了,表现比国内赛时好一些,但舞蹈动作依旧太过琐碎,音乐也未达得奖的水准;斑马线的音准问题则依旧严重,虽然主唱卖力将音乐撑起来,但仍与阿米巴一样难以与众多高手竞争奖项。  

总而言之,今年的比赛相当精采,得奖队伍都实至名归,歌手组的前三名甚至可为未来的台湾国际重唱大赛立下标竿,代表着在这个比赛得名必须要拥有的实力。说实在的,如果不是比赛而是一个纯粹的A Cappella 音乐会的话,毫无疑问的这是一场值回票价的国际盛会;又或者我们不要挑剔一些小瑕疵来作为排名或是未得奖的理由的话,这两天对A Cappella 狂热份子如我者,是感到非常幸福的时刻。    


( 本文获原作者同意转载 )

 

tags

related articles

 
Top

subscribe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