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s

 
评析

推销A Cappella的二三事

原文出处:晨光熹微
作者:白品键
发表日期:2007-07-26


对于一个有志于A Cappella的人来说,我算是跨界的,中文系圈子的朋友跟唱歌圈的朋友几乎叠不起来,尤其现在人在军中,龙蛇杂处,朋友中又多了一个属性难以界定的圈子。  

串连各圈子的朋友有不同的策略,比如说跟非中文系圈子的朋友聊文学作品;跟非军中的朋友聊各自在军中所发生的趣事(或所闻的趣事);跟不玩音乐的朋友呢?因为没有共同的立基点来引起共鸣,只好单向的推销A Cappella了。  

推销A Cappella其实有一定的难度,首先面对的是「门槛」的问题。通常你喜欢什么样的音乐,你就会去学习​​什么样的乐器,或歌唱方式来满足自己,比如说喜欢摇滚乐团,那歌迷可能会去试着敲敲爵士鼓,或拨拨吉他,再不然也可以学主唱又唱又跳,过过摇滚的瘾;但是A Cappella最迷人的部分就是他的群体性,一个人是体验不出乐趣的,想要找三五好友玩一下,却又容易陷入「找不到人」,或是「唱不出来」的挫折之中。  

另一个问题是,现成的A Cappella音乐在台湾太少了,少到有种悲凉的况味。你跟人家说,A Cappella是很有趣的东西,你听你听,然后献宝似的把耳机塞给他,结果他问你一句:「有没有华人唱的阿?」你就傻眼了。赶紧把陶喆、江惠、辛晓祺唱过的几首A Cappella搬出来,结果发现全都是翻唱歌,而且也不是专门这样唱的团体;再把唯一的神秘失控专辑介绍一下,依旧是翻唱歌,而且A Cappella的编曲虽然特别,单纯就音乐上来说,也未必比原有乐器的编曲更好。  

只有特别是吸引不了人的,要音乐本身好听才行,插科打诨固然能吸引观众,但要当一线主角还是得看真本事才行。原创的、把A Cappella这种音乐形式发挥的淋漓尽致的歌曲,台湾还真没有。推销A Cappella干嘛一定要华人的?简单说就是比较可以引起共鸣,你看王建民与MBL就知道了。  

相信很多人采取与我相同的策略,利用现代A Cappella中最有趣的「口技」部分来推销这个音乐形式。我自己懂一点口技的皮毛,不得不承认这的确是一个有效引起注意的办法。我的策略是:先利用口技(也就是Vocal Percussion)让别人发生兴趣,然后偷偷转移焦点,聊起A Cappella来,再跟他说A Cappella与这种口技的关系。  

实际能够因此入我壳中的真的不多,到目前为止遇到过四种情况:第一种是真的觉得很有趣,下一次有类次的音乐会会想要听听看;第二种是不管你讲什么,他只想学口技,不断叨念着BeatBox,你讲了半天的「纯人声音乐」等于是白讲;第三种是把A Cappella当稀有动物来看,因为没听说过,所以好奇;最后一种当然就是对A Cappella完全没有兴趣,也不会想学口技什么的,顶多叫你多表演一下……想当然尔,一个人的A Cappella很难有什么引人入胜的地方(又不是Bobby McFerrin)  

很不幸的,四种情况之中,第二种是最多的,而偏偏练口技这档事需要一点点天分,大多数人需要花一些时间才能得到好的音效与节奏,而这些人多半没什么耐心。因为练口技遇到了挫折,因此对于A Cappella也失去了兴趣。我在军中曾经遇到一个练口技超级有天分的人,可惜的是我无法进一步带他进入A Cappella的世界里,我们正在当兵当然是主要原因,但就算撇开这个因素,刚刚提到的两的问题还是存在:门槛问题,以及台湾没有现成的好A Cappella音乐。  

合唱中心举办的重唱赛是一个可以突破推销瓶颈的活动,带朋友实际去听一次比赛实况,大概马上就能够了解A Cappella迷人的地方到底在哪里了。每年重唱赛我都很期待出现A Cappella界的五月天、苏打绿,用真正属于A Cappella的原创曲打入市场。重唱赛是一年比一年精彩了,但是似乎还不够让「组A Cappella团」变成一种风气。  

另外一个很致命的问题是,A Cappella不够商业化,无法赚钱的结果变成每年好不容易在重唱赛亮相的A Cappella队伍,大部分寿命都不超过三年。就算没有解散,这些团体也都会面临成员改组的问题,默契培养不起来,当然音乐品质也无法更上层楼。  

或许是时机未到吧!    


( 本文获原作者同意转载 )

 

tags

related articles

 
Top

subscribe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