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s

 
知识库

海豹的阿卡编曲123 (九)
故事的沟通

原文出处:北极海豹堡 - 高竹岚的家
作者:海豹 ( 现任A剧团音乐总监、不理性人声乐团驻团编曲及大湖爱乐妇女合唱团特约编曲等。代表作品包括中文阿卡音乐剧『阿兹大地』及混声合唱『忘了我是谁』等。)
发表日期:2014-10-21


之前提到编曲作为和演出者的沟通媒介而非终端产品的这件事情。很多时候,我们太专注于写五线谱豆芽菜这件事情,而忘记了这只是把你脑中想要的音乐,以一种称为 "记谱" 的方式传达给演出者的过程。就像小说的终端产品不是文字,而是藉由文字将你的故事与世界传递到读者的脑海中。

事实上在很多时候,练歌不只是在抓拍子抓音准的过程,而是抓这首曲子 "想要的世界观" 的过程。这方面的沟通,是我们常常忽略掉的。

这一回,让我们更仔细的探讨这件事情。


~建立共同的画面

" 这边我们想要的画面是什么?"

我在练唱时常常问这个问题。唱歌在很大层面是个 "建构世界观" 的过程,所以团员间对世界观的共识是相当重要的一个层面。

我最常问的版本是 "如果可以,这里大家会希望舞台打什么颜色的灯?" 人类对光的敏感度非常惊人,光是 "蓝光" 或 "黄光" 就能造成巨大的差艺。

相同的问题也出现在编曲跟演出者的沟通中。编曲在写谱的过程中,并不只是把音高跟节奏传递给演出者,同时也是在沟通整个"故事"。

~所以才会需要那些表情术语

就算是古典音乐,也经常会在谱上看到例如 "Dolce (温柔的)" "Festivo (庆典的)" 之类的形容词。我们常常忘记人类对语言的敏感度,往往一个词能传递的讯息,比你打一大堆大声小声渐强渐弱多很多。

但我们常常忘记这件事情的存在,忘记我们可以以这种方式跟表演者沟通,而太专注于音符上面。不,音乐不只是音符;它还有很多很多维度可以利用。

这也就是为什么即使数位音乐发展到现在,依然不可能完全取代现场表演者,因为人类对于这些情绪的细腻程度,还远远超越数位音乐可以追上的范围。就光想像同样是海,可以延伸出多少种情绪,就可以了解人类在这方面的无限。


最后提一个个人的经验。这一两年我接触到许多故事性很强的曲子,以至于我在编曲时,慢慢会从 "故事" 的建构开始着手。到现在,如果版面允许,我什至会在谱上附一段小故事,说明我想要的世界观。

以下是我编 "金大班的最后一夜" 时,写给合唱团员的段落:

「最后一位客人刚步出舞厅;不久,金大班也要离开了,永远的离开了。空气似乎突然蓝了、重了,这么多年来的舞场岁月,一鼓脑地奔驰过舞池,跟随那名客人的脚步,奔驰而去,留下一片,空白的,蓝。

乐池的老师傅仿佛意识到什么,悠悠的吹起萨克斯風...」

谨将这个经验分享给大家。


( 本文获原作者同意转载 )

 

tags

related articles

 
Top

subscribe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