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s

 
知识库

海豹的阿卡编曲123 (十)
串接、组曲、再创作

原文出处:北极海豹堡 - 高竹岚的家
作者:海豹 ( 现任A剧团音乐总监、不理性人声乐团驻团编曲及大湖爱乐妇女合唱团特约编曲等。代表作品包括中文阿卡音乐剧『阿兹大地』及混声合唱『忘了我是谁』等。)
发表日期:2014-11-19


这个月让我们用A剧团的 "我的未来不是梦 / Don't stop believing" 开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WTAyRv74Oo

预期与惊喜

之前曾经提过,编曲是在预期与惊喜之间取得平衡的工程;就此观点而言,歌曲串接算是效果非常强烈的一种。

在上面的版本中,我在 "我的未来不是梦" 第一次副歌后接到 "Don't Stop Believing"。观众预期那里应该是个间奏,但结果不是。

近年来,我个人越来越喜欢这个手法。它有几个好处:

1.首先,间奏本来就是个有点尴尬的东西。如果今天是MV,是演唱会,间奏的时候你很可以给观众一些其他东西 "看"。但在一个阿卡或是合唱的演出中,间奏往往就是 "现在该怎么办" 的尴尬点。在这里串进其他曲子,顺势解决了这个问题。

2.其次,这是个几乎保证 "会被抓到" 的惊喜。今天如果是和弦上的、节奏上的惊喜,老实说观众不一定抓得到。但今天是一个大家听过的曲子,这是个非常强的记忆点,几乎可以确定观众会确实Catch到。

3.还有第三个比较隐性的理由:它好练。 对于唱的人而言,"惊喜" 也同时意味着"脱离惯性"、"脱离预期的轨道",但当今天这个惊喜是"另一首歌" 的时候,这个轨道的转移就变得很明确。 最最最起码,它会好背。

以及更重要,再创作

最后还有一点,是我想在此特别提出来的。到此为止,我们几乎都是在说编曲在音响工程上的作用:怎么编得好听,编得好背,与故事契合,等等。

但编曲只是这样吗?

对我而言,在一个更​​广义的层面上,编曲是一种 "再创造" 的过程。我最喜欢举得例子,同时也是我最喜欢的阿卡曲目之一,是Vocal Line的Viva la Vida: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uJqaNt8mmM

这是编曲吗?当然,一首原来是乐团唱的曲子,被改编成阿卡。

但它只是编曲吗?看来也不是。原曲的节奏、声响乃至于整个氛围,都被大幅度的 "再创造" 过,以至于同一首歌,有了不同的故事。

这个 "说不同的故事",我认为便是编曲作为 "再创造" 的功能。在编一首曲子的过程,我们并不只是 "重说" 这个故事;我们是说了一个 "不同" 的故事,从编曲者的角度,再出发。

同样的观点可以回到前面的串接上。当你作歌曲的串接或是组曲时,你把两个原本没有交集的歌放在一起。为什么?你为什么把它们放在一起?为什么是 "我的未来不是梦" 接 "Don't Stop Believing",而不是 "Viva la Vida"?

这个 "比较",这个歌与歌之间的 "对话","再创造" 了新的意义。


( 本文获原作者同意转载)

 



tags

related articles

 
Top

subscribe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