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s

 
评析

《国际无伴奏合唱创作节》短评

原文出处:立场新闻
作者:洪思行
发表日期:2015-07-22


作为专业的无伴奏合唱剧团,一铺清唱除专注演出外,还重视无伴奏合唱的新创作,过往曾举办《无伴奏合唱作曲家试验场》,邀请本地作曲家为一铺清唱谱作新作品。今年他们把规模搞得更大,以《国际无伴奏合唱创作节》为题,邀请​​本地及海外的作曲家参与创作。今年有五位作曲家参与,包括日本的竹内一树、香港的陈浩贻、曾洛斯、傅吉豪和西班牙的 Neus Kaori Fornós Ohnuma。

该晚的作品大约在十五分钟以内。竹内一树的作品名为《日本风情》(Japanese scenes),分为〈雨〉、〈华尔兹〉、〈侍〉、〈爱〉、〈夜〉五段,当中大量运用日本语的拟声词如Doki-doki 来表达乐曲代表的情景,歌手会不停地吟唱这些字,使这些拟声词变成音乐的推动力。五段音乐都有明确的旋律,织体较薄,听下来颇有歌谣的味道。最特别是〈侍〉一曲,歌手要模仿日本乐器三味线的声音,而音乐中多了交错的乐段,像武士间的比武。演唱时,四位歌手各有一把雨伞作为表演道具,时而成为弦乐器,时而成为武士刀,配合舞台调度,为演出增加戏剧元素。

刚从中大音乐系毕业的陈浩贻的《葬花.遗憾》(Grieving Burial of Flowers)同样分为五节,作曲家本人更亲身上场参与演出(在演后谈中,一铺清唱的联合艺术总监伍宇烈透露这是他的提议)。由于他的出现,使音乐作为作​​曲家表达个人情感的说服力和感染力都加强。他仿佛在台上透过歌手带有怒气的歌声和踏脚、无奈的叹息和唱出「假作真时真亦假」等歌词表达出自己的遗憾。其中一幕更是将乐谱(即他的作品)洒在地上,切合黛玉葬花的情景。

现于纽约大学修读音乐剧写作的曾洛斯,其作品《青花瓷》(The Blue-and-White Porcelain)也是一套音乐剧。歌手们扮演不同的青花瓷,风格幽默有趣。虽说是音乐剧,但舞台上空无一物,连道具也没有。由于故事背景跟中国相关,音乐中有很多模仿中国乐器声音的段落,这可算是一铺清唱的强项,相信作曲家动笔前曾研究过他们过往的表演,另外还有水滴声、火车号角声(由三名歌手唱出的撞音而成),更有一段赤脚踢跶舞的段落,整套作品的风格跟一铺清唱很匹配。

还在中大念书的傅吉豪的作品名为《心魔》(Sum More),内容跟陈浩贻的作品一样沉重(现在的年轻人都是那么多愁善感吗?)。作品的高潮是当全黑的舞台忽然亮起青灯,其中一位歌手被三位头载头笠,蒙着面,腰间各挂着一个白面具的歌手包围,营造出恐怖的气氛,笔者前面的两位女生真的被吓倒。可是,这个效果主要是来自视觉,音乐部分却不太能衬托气氛,事实上作品接下来的音乐、动作和唱词如「界女」,反而令作品变得滑稽,失去作曲家原本构思的沉重感。所以就音乐表达力来说,傅吉豪较其它的作曲家显得青涩。

最后是 Neus Kaori Fornós Ohnuma 的《整饼狂想曲》(Tarte a la Chaos),跟曾洛斯一样,她把作品定位作小型音乐剧,不同的是舞台上真的布置像一个厨房,跟空无一物的《青花瓷》完全相反,也许真的是中西文化差异。虽然作曲家修读爵士乐作曲,但音乐中一点爵士乐元素都没有,主要是古典音乐风格,还直接改编著名的《大黄蜂的飞行》。《整饼狂想曲》的特别之处是直接收录制饼过程中各种声音,例如搅拌机声,部分乐段更是从现场的声音发展出来,因此说这个是「声音剧场」也不为过。不过这个作品的音乐部分较其它的少,有一整段完全是演戏而没有演唱。

此前,一铺清唱所举办的同类型音乐会是在港大本部大楼的会议室和 Artistree 进行,那些都不是正式的表演场地,今次的青年广场 Y 剧场是一个正式表演场地,能提供各项剧场的技术支援如灯光,音响器材,加上一铺清唱使用耳机和挂耳式咪高峰,令整场演出显得更为专业。不过部分演出的效果未算完满,例如用挂耳式咪高峰扮二胡声音,卷舌声过于明显而削弱效
果,演出初期偶有起拍不齐和背错的情况。总括来说,四位歌手要一次过记熟五套新作,加上舞台走位,殊不简单,相信几近满座的入座率,是他们努力的最佳回报。


( 本文获原作者同意转载 )

 

tags

related articles

 
Top

subscribe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