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s

 
Vocal Asia Festival

Vocal Asia Festival 阿卡贝拉音乐节游记

原文出处:乐人谷
作者:Kessay Chan 陈君明
发表日期:2016.09.24

飞抵台北,转乘 5小时的台铁,终于来到台东参与一年一度Vocal Asia Festival。云集亚洲廿多队优秀无伴奏合唱队伍,一连四日的活动让参加者「耳不暇给」,完全浸淫在无伴奏合唱的世界中。

四天课堂包含歌唱、编曲及乐理、形体动作教授、大师班和经验分享,当中有两课让我印象至为深刻。首先,Michelle Weir导师在第三天大师班中指导了台湾年轻队伍「寻人启事」。说是年轻,但他们在短短两年间已在国内外获得十分骄人的成绩,而前一天晚上参加者也欣赏过他们的现场演出,于是笔者也热切期待Michelle如何进一步提升其能力。结果,他们在短短一个多小时中舞台形象和表达,以及音乐感都大有进步。对于年轻队伍而言,要带着年轻的面孔在舞台上唱出好音乐,如何说服观众其音乐并不幼嫩是颇为困难。Michelle则指歌者必须对自己的音乐有信心,而且不论台上台下也要注意谈吐举止,应大方得体,因为这也是演出的一部分。

另外,大师班的效用高低取决于参与双方,一方面希望导师因材施教,点出问题后继而提出相应的练习方法去解决,同时让旁听者在观看的过程中得益; 参加者也应有充分的准备,基本背谱、音准、拍子必须先做好,才能让导师进一步指导。更重要的是准备一颗勇于尝试的心积极配合课堂,因为导师所用的方法或会与平日练习方法有所不同,只有捉紧这些学习和尝试机会才能突破瓶颈位,汲收更多。这样就可在有限的时间发挥参加者的无限潜能。

而朱元雷老师的Harmonic ears课堂中教授不少和弦、乐理等知识,并让同学即席实践。事实上,无伴奏合唱由人声建构和弦,歌者必须熟悉和弦的行进和排序,清楚各自在和弦中的角色,如根音、7th音等,相应调整唱法,如音量、音色等,才能做到好音乐。朱老师一再强调无伴奏合唱最重要的是「聆听」,听队员的声音一同磨合调节,并指钢琴是极重要的排练工具,应不时以此作依据。

不过可惜的是比赛于第一天晚上举行,参赛者未能先上毕课堂才作赛,学以致用。

四天晚上也有无伴奏合唱比赛及音乐会。十五队比赛队伍中不乏香港队伍,包括Set Tone Men及Y.You。笔者最欣赏获得比赛第二名、来自菲律宾的Acappellago,五位歌者虽是大学生,但音乐早已十分成熟,编曲吸引亦能尽显成员各自的专长,如R&B riffs和beatbox。以美式力量型唱法和各自舞台上的魅力配合动作和走位,震撼整个音乐厅,是一场完整的演出。但到及后台湾原住民音乐会时,却一反一向的美式曲风,演唱抒情的原住民音乐,同样拿捏出色,展演团队的多样性。

冠军队伍实力更是不容忽视。Gili织乐,凭着极佳的音准和音色融和唱出爵士及台湾原住民歌曲,最终夺冠。四人一踏上台上,无需动作走位,气场早已充满整个偌大的舞台,体现了上文提及Michelle所指的专业形象。不可不提,部分成员是来自O-Kai singers,因此早有丰富的歌唱经验。此外,艺术节中一位熟悉Gili的导师指出四人会在排练中抽出时间讲出各自与每部的音程,籍此对和弦有充分的了解。或许就是这种认真、不辞劳苦的态度成就了其音乐的优秀。

演出中亦有不少出色队伍,如来自韩国的Doo-Wop sounds大唱流行韩文歌,以及来自日本的The Groovies唱出极具感染力的歌曲,可惜这也是他们解散前的最后一次演出。两队均在比赛中获得第三名。至于The Apex Project则用了三张椅子及歌者动作构成不同画面,与Water Singers同获评审特别奖。不过有一点令笔者感到疑惑的是比赛当中加入了不少灯光及音响效果如bass的低八度效果,对观众而言的确吸引,另外整场比赛的音量并不一致,有些队伍声量较弱一些则较强,笔者担心未免会影响比赛的公平性。

明年,Vocal Asia将于本港柴湾青年广场举行。对于此事,笔者既兴奋又担心。兴奋的是这是一个好机会让更多认识高质素的Acappella,亦令本地队伍于课堂和比赛中得以进步。但也担心参与者还是同一群爱好者,无法向外扩张圈子,令更多人接触到。而且反观亚洲各地如台湾、日本,以至韩国,无伴奏合唱的发展也颇为成熟,不论是青年队伍还是成人及专业队伍也十分出色,寻人启事正是一例,因此这让香港看来较逊色。

四天的学习内容实在不少,希望及后有机会继续分享!

 

tags

related articles

 
Top

subscribe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