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s

 
评析

美国 VoiceJam 活动后感想

撰稿:冯国东

笔者不是「音乐节人」(所谓「festival person」),对大大小小音乐节的兴趣只属一般,常(偏颇地)觉得音乐节基本上只是把应分散在一段较长时间里做的事,集中在一短时间里进行罢了。当然,无可否认,音乐节在推广新兴表演形式(如 a cappella),确有「响头炮」之用,但如无适当后续工作,热闹过后,还不是空忙碌一场。(注1)

笔者不单不喜欢办音乐节,就是以参与者身份出席,也不太热衷。好的音乐,一天听它十二小时,还不那么辛苦,最怕是无可避免的交际应酬。笔者与 Vocal Asia 的陈午明兄在这方面是类似的人:本来好端端的,应酬一番后,力气都没了,不像那些擅于交际的人士,在半生不死之际,见见人谈谈话聊聊天,可立时起死回生!

不过怕归怕,人在江湖,音乐节,还是要去的。今年四月,笔者获邀到美国阿肯色州参与年度盛事「VoiceJam」。除了陪同香港组合「半肥瘦」(注2)到访当地学校、医院及 livehouse 外,亦应邀教学,并为比赛担任评判。

四月五日黄昏,各参赛组合陆逐到达 Walton Arts Center。每支雄紏紏走进大堂的队伍,均盛装打扮,散发出强烈的自信,营造出「好戏即将上演」的气氛。联谊一番后,大家一同观看「Vocal Asia Festival 2018」(「VoiceJam」的姊妹音乐节)的回顾片段,欣赏毕,大家同为 a cappella 欢呼喝采。此时此刻,笔者只感众人千里迢迢到来,除了音乐与友谊外,再没什么了。恶斗激战,留给香港某音乐比赛吧!

翌日晚上,比赛正式开始。各参赛队伍水平之高,令人刮目相看,排舞亦精彩至极,鲜有为跳而跳、对音乐表达没有帮助的多余动作。然而大部分团队人数众多,所有歌手亦用咪演出,故音量很大,主音不时遭盖过(其他四位美国评判在商议结果时却无提及此点,足证 a cappella 的审美观点甚为多元)。

比赛落幕,谁胜谁负,并不重要,不提也罢,都是场以比赛形式进行的联合演出而已。 (注3)歌唱好了,该学的学到了,大伙儿带着兴奋的心情,参与大会举办的派对去。

笔者盼望主办单位能再接再厉,秉持不逞威风、不炫钞票、不为办而办的踏实态度,持之以恒,为 a cappella 界做实事,则众阿卡人有福矣! (注4)


注1:笔者曾在香港办过无伴奏合唱节,至二零一四年,因 a cappella 已被「过度推广」,免费活动过多,也就停办。二零一六、一七年移师澳门,因效果不彰,也叫停了。勉强无幸福,人力物力也应珍惜,不需为办而办。

注2:「半肥瘦」的成员均为香港大学「Mosaic」的前成员,每人因此均有两至三年 a cappella 经验,毕业后仍努力不懈,欲更上层楼,结果胜出「Vocal Asia Festival 2018」之比赛,获取参与「VoiceJam」的机会。笔者向来看好学院组合,因它们「赢在起跑线」,而且关系稳固(在母团磨合的成果),有利长远发展。

注3:作为大型比赛 ICCA 及The Sing-Off 的幕后推手,Deke Sharon 表示他其实讨厌比赛,但为了招聚观众,只能勉为其难办之,参氏著(与Ben Spalding, Brody McDonald 合着)A Cappella, 页391。

笔者十分同意这观点,今时今日办联合演出,已很难找观众,但把它包装成比赛,便容易得多,起码参赛者的家人、朋友、同学、校友(如属学院比赛)会较乐意抽空出席支持。

注4:欧洲某国近年起办 a cappella 合唱节,由政府赞助,规模宏大。参与者获高规格接待,但演出时器材差劲,参加过的人士都不难察觉整项活动只是政府的公关 show。这当然没错,但大白象类工程对 a cappella 的发展帮助十分有限。

 

tags

related articles

 
Top

subscribe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