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s

 
评析

评《Setonize!》无伴奏合唱音乐会 - 兼评无伴奏合唱剧场

原文出处:艺 PO
作者:洪思行
发表日期:2013-08-26


无伴奏合唱剧场是指在无伴奏合唱表演中,加入戏剧元素,把歌曲串连起来,令表演更见完整。制作无伴奏合唱剧场相当费时,除了要练歌、排舞,还需额外时间来构思故事、排戏、制作道具等。对于绝大多数非全职的无伴奏合唱组合,在时间不充裕的情况下,难以应付一场剧场表演。不过,在香港仍不时能欣赏到无伴奏合唱剧场表演,包括一铺清唱的《石坚》、香港旋律的《时光》与《时光极限》、笔者有份参与的《孤城劫》*,而 Set Tone Men 的《Setonize!》就是新近的无伴奏合唱剧场表演。  

此前,Set Tone Men 已曾在 Fullcup cafe、Backstage 及 Dada Bar 举行音乐会,这次在赛马会创意艺术中心黑盒剧场表演,由于空间充裕,容许他们能够更进一步,为演出注入戏剧的元素。这次表演并没有完整的故事,而是用场景设计、道具、演技和形体动作来呈现 Set Tone Men 对合唱的态度:从各名组员出场时都背着背包,仿如逛街,然后放下背包跟观众打招呼,接着众人围着坐下,初时在玩弄水樽,然后站起来唱歌,可见唱歌之于 Set Tone Men 来说,不仅是一种乐趣,亦如嬉戏般平常。

表演的其中一个卖点是加入 VJ 陈荣声即场控制的电子影像,在舞台后方的萤幕播放。这种影像与音乐 cross-over 的表演,在无伴奏合唱,以至古典音乐会都不算是新鲜事。不过根据笔者的观赏经验和从相关的评论得知,这种 crossover 的效果多是不太理想。  

箇中因由是影像是很复杂的讯息载体,一个画面已经能包含很多资讯,需要一定的专注力才可解读到。而音乐是一个相对简单的讯息载体,一个和弦可能只能营造一种感觉。所以若是一个以音乐服务影像的音乐会,如电影音乐会,影像是主角,音乐只是在营造相应的气氛,观众可把大部份的专注力放在影像上,而不影响对整个表演的欣赏及理解。但在一个以音乐为先的表演中,观众会把大部份的专注力放在音乐,导致没有足够的心思去理解影像,难以同时应付两者,顾此失彼。  

虽然在《Setonize!》中所用的影像的资讯量不大,只是一些不停重覆的图像,但观众仍会有种「不知往哪里看」的感觉,究竟看图像,还是看几名大男孩的表演?若看图像,便可能会错过他们一些特别的舞台动作;若看他们表演,图像便显得可有可无似的。只有其中一幕是例外,当 Set Tone Men 唱完〈无言歌〉后,全场黑暗一片,然后播放出沙滩的影像。在黑暗中,忽然传来风声、海鸥声、沙砾声,原来全都是 Set Tone Men 模仿出来的,部份仍未从黑暗中回神过来的观众还以为那些是播放出来的录音。这幕的音乐与影像达到互补作用,音乐为影像配音,影像引导观众欣赏 Set Tone Men 模仿声音的能力,两者紧扣在一起,令观众不会感到顾此失彼。  

其实,综观整场表演,单是观看 Set Tone Men 的演唱,已能满足到观众的视觉享受,例如看着他们假扮转身拿椅子,却忽然回身,只有男中音冯逸山懵然不知。然后当他唱〈Haven't Met You Yet〉时,其他组员又不停作弄他,场面轻松惹笑,观众也不多留意到后方的影像。即使是一般的舞台走位,甚至是各组员唱歌时一起摆动身体的画面,已经非常好看。  

Set Tone Men 在布景设计上花了不少心思,放置了很多道具和摆设,例如有七个手柄的门、木板、假草地、木椅、铺满吸音海绵的长椅等。他们在表演期间运用过所有道具和布景,但部份道具的使用量不多,不能将它们的功用「最大化」。例如他们把〈无言歌〉的歌谱放在长椅上,那张长椅可否用各人下半场带出来的椅子来取替?不是说他们必须善用每件道具和布景,只是作为非全职组合,时间相当有限,而制作道具费时,由构想、设计、买材料、制造、安装,到事后拆卸和处理,已经花了大量时间、精神和成本,如果不能多加利用,那么所花的时间便显不化算了。如其这样,倒不如减少部份不太重要的道具和布景,把节省下来的时间投放于练歌排舞、或与声控人员及灯光师沟通和排练。  

于无伴奏合唱剧场中使用 p​​itch pipe 与否是一个可待深入探讨的话题。在一般的无伴奏合唱表演中,绝大多数的组合都会在演唱前依靠 pitch pipe 或音叉「比音」,从而找到要唱的 key。对于看惯无伴奏合唱的观众来说,这是表演的一部份,但若从戏剧的角度出发,问题便显而易见— 当表演者正在演戏,突然拿出一个 pitch pipe来,此举使他从戏剧角色中抽出,无疑会影响戏剧的完整性。  

为避免以上情况,可以有数个对策。第一个是所有表演者都有绝对音准,那么各人不需要 pitch pipe 都能找到 key。第二个是配载耳机,让表演者透过耳机找音,《时光极限》便使用了耳机。第三个办法是背音,像《石坚》,所有表演者都把音乐练得滚瓜烂熟,把 key 都记下。最后一个方法是在音乐上做手脚,如令所有歌都是在同一个 key,或是​​以某一个特定的音开始,表演者只需牢记那一个音便可。  

然而,以上各对策均有其缺点和难度:对于第一个方法,要找到有绝对音准的人不容易,何况全组都有?所以这个方法不太可行;第二个方法需要一定程度的成本与技术支援,一些规模较小的制作未必能负担得到;第三个办法需要大量练习时间,不是所有组合都做到;而最后一个做法对选曲有很大限制,或加重编曲者的负担。     

因此,在这问题上并无十全之策,要视乎表演者的情况和对演出的戏剧性有多少要求。要强调的是,笔者并非认为不应使用pitch pipe(即使是德国组合 Slixs 的无伴奏合唱剧场《Vocal Virus》也使用pitch pipe 和音叉),只是觉得无伴奏合唱剧场还在发展阶段,我们应多加讨论和交流,从而提升无伴奏合唱剧场的水平。    

*《孤城劫》其实是用无伴奏合唱来辅助戏剧,因此严格来说它不属于无伴奏合唱剧场。但从表演形式来看它包括了无伴奏合唱与剧场元素,与无伴奏合唱剧场相似,而且那次演出经验让笔者得出以上各论点,故在此提及。


( 本文获原作者同意转载 )

 

tags

related articles

 
Top

subscribe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