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s

 
評析

迎接香港無伴奏合唱新時代

原文出處:Edison Hung Music Blog
作者:洪思行
發表日期:2014-04-26


(本來在3月尾已有意寫這篇文章,但適逢香港國際無伴奏合唱節 2014 舉行在即,所以決定待合唱節結束後才落筆。)

雖然 2014 年連一半都未完結,筆者已經可以斷言,2014 年是香港無伴奏合唱發展上的重要一年。在過去數個月,已經先後有幾隊本地組合舉辦音樂會,包括 Lasagna(二月)、Just Sing、Mosaic、一鋪清唱(三月)、Joyous(四月)。同時亦有外地隊伍如 Oxford Gargoyles、The Acappelicans、歐開合唱團和 The 24(此實為一隊室內合唱團)來港表演。至於香港國際無伴奏合唱節 2014 便請來 The Son of Pitches、Musae、JARNZΩ 和 The Idea of North 舉行一連串活動和表演。目前已知將會舉辦音樂會的組合包括 O'blue Chorus、Gliss、A Sharp Singers、Lasagna、Set Tone Men、Orange、Senza 和一鋪清唱,The King’s Singers 也會在五月來港獻技。

另外,活動方面,已發生的計有 Metro 的 Eric 創辦香港首隊 barbershop chorus—Hong Kong Vocal Stream;ACA-radio 的復辦;Joyous 錄製第二套 EP;香港阿卡貝拉學院舉辦港澳無伴奏合唱網上短片比賽;蘋果樹音樂主辦「無伴奏合唱創作上的可能性」作曲家聚會;第二次香港 a cappella 聚會;筆者籌備的「藝評沙龍:香港國際無伴奏合唱節 2014」論壇。

雖然並沒有確實數據,但根據筆者觀察,今年本港無伴奏合唱活動數量之多,無礙是近年之冠,切切實實反映了無伴奏合唱在「量」的層面上發展迅速。然而,在「質」的層面,香港還有一段路要走……

不要淪為自 high

筆者會有這個說法,是因為欣賞過一些已有一定年資的隊伍的演出後,發覺在「質」上還有可提升的空間。想強調的是,筆者所說的「質」,不只是說演出質量,而是指包含個人歌技、團體整體演唱技巧、演出時的 presentation(如舞台走位、過場時的說話、曲目編排)、編曲技巧、運用媒體的能力(不論是被訪問抑或用 youtube 等工具來自我宣傳)、團隊的 network、長遠規劃等各方面的「綜合質量」。

無伴奏合唱組合可按心態分為兩類,第一類是有意持續地發展,儘管在香港因種種客觀原因,幾可說是不可能成為全職性的專業演出團體,此類組合仍樂意不停地「接 gig」,偶然舉辦音樂會,並參加工作坊及大師班提升水準。第二類是「尋開心」性質,此類組合主動性較低,滿足於現狀,表演對他們來說是工餘時的娛樂,因此自我要求的動力不高。

對於第二類組合,筆者無意抨擊他們不思進取,畢竟各人對無伴奏合唱各有期許,不可強迫所有人都必須力求上進,而且從無伴奏合唱中找尋快樂也是它吸引人之處。然而,在演出期間不停吹噓自己的演出經驗、曲目數量

一開口卻不過是新手水平,令表演淪為自吹自擂式的「自 high 秀」,這才教筆者無法忍受。

至於第一類組合,經過一段日子的觀察,筆者欣然看到本地確然是有一些有心人對無伴奏合唱持有承擔的態度,願意花費心神,甚至不計得失地持續進修,精益求精。最普遍的求進辦法是觀看世界各地的組合的網上影片、參加各式各樣的工作坊、自行聯絡資深的老師上課,更進取的方法是參加本地或外地的比賽與音樂節,直接跟不同的組合交流學習。

以上的方法多少都是屬於「求諸於上」,然而,向水準跟自己差不多的組合參考學習,其實都不失為一個好方法,因為彼此的客觀條件相去不遠(例如大家都用同一個表演場地),這可能比參考外國隊伍更有借鏡的價值。可惜目前絕多數的本地組合很少去觀摩其他本地組合的音樂會,到場的觀眾都是組合成員的親友,毫不相干的組合很少出現,大有各家自掃門前雪之感。記得之前筆者觀賞一隊組合的演出,席間只見兩名其他組合的成員,我們對此都不勝感慨。此情況反而在學界比較好,同學們很願意出席其他學院組合的音樂會,親身「撐場」,或為對方宣傳,甚至邀請共同演出。

另外一個問題是,現時協助新組合提升至中階水平的門路確是不少(不乏相當程度的導師和課程),但能夠協助中階水平的組合提升至高階水平的方法卻不多。箇中因由是香港缺乏高階水平的組合和導師,令中階組合難有持續學習的對象,只能偶爾向外尋求方法,如等待外隊來港舉辦大師班,相當被動。

此外,關於無伴奏合唱的討論與文章更是付之闕如,特別是經過由筆者籌辦的藝評沙龍後,筆者發現這種在經驗、知識、概念上的交流和討論,很具啟發性,著實使筆者多了新的思維角度,活動同時可加強圈內人士的聯繫,所以說這種交流很值得多作舉辦。

借鑑台灣

上述都是現時香港無伴奏合唱發展的難關。明顯地,要改善這些情況,非一朝一夕、某人某組織的力量便能成事。不過,由於地域和文化相近,台灣無伴奏合唱發展其實大有參考價值,我們可以從他們的經驗中學習,不至於「摸著石頭過河」。

在談及台灣無伴奏合唱發展前,要先概述無伴奏合唱的發展階段,好讓讀者能有較清晰的畫面去理解。無伴奏合唱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發芽期」,即無伴奏合唱被引進一個地方,然後該地方開始出現越來越多的無伴奏合唱組合和活動。在這個階段中,「質」並不重要,「量」才是重點。經過一段時間,在發展「量」的同時,自然而然會出現一些具質素的組合,其他配套如相關組織、比賽、節日、網絡等會應運而生,這便踏入第二個階段——「成長期」。相對於發芽期,成長期的重點是質,香港現正處於成長期。從成長期繼續發展下去,便是「收成期」,這時候會「培養」出高質素的組合,除了影響在地的發展,更能影響其他地區的發展,儼如一種文化輸出。好像 The Real Group、Pentatonix,很多地區的組合都會聽和唱他們的歌曲。

由於沒有相關的資料,筆者不敢說台灣無伴奏合唱的發展在時間上先於香港,但從成熟度來說,台灣肯定優於香港。從近期幾個事件,包括 Voco Novo 到中國巡唱、Vox 玩聲樂團去東南亞地區巡迴演出、歐開合唱團到歐洲演出、Vocal Asia Festival在亞洲不同地區舉辦可見,台灣已發展到「收成期」,因此很值得我們借鏡,學習如何從成長期過渡至收成期。

為何台灣能夠進入收成期?首先是因為台灣人確實是對無伴奏合唱充滿熱情,非常投入。當年 Sirens 參加深圳 The Sing Off 時,其中一名成員因學業不能長駐深圳,要中台兩地走,當中是需要極大的決心、努力和體能;歐開合唱團在他們獲獎的唱片的冊子中提及過,Vocal Asia 的理事長陳鳳文曾變賣自己的房屋,給他們資金援助;合辦音樂會、為其他組合「撐場」支持絕非罕見。台灣人對無伴奏合唱的熱愛及義無反顧,是香港人望塵莫及的,實在令筆者既羨慕又妒忌。

此外,客觀的社會條件亦是原因之一。眾所周知,台灣大學的畢業生薪酬不高,對剛投身社會的台灣年輕人來說,從機會成本的角度分析,成立全職表演組合來維持生計,成本不一定比找一份「正當」的職業為高。何況年青人有的是時間與青春,若真的不能以表演為生,大不了去找一般工作便是,反正是 nothing to lose,至少是青春無悔。目前,歐開合唱團、Sirens、Vox 玩聲樂團都是全職表演組合。相信將來會有更多全職組合出現。反觀香港,畢業生的起薪點較高,若能投身政府、保險、金融等行業,既有穩定收入,又有清晰的晉升路線,生活較有保障。在這種環境下,難以說服他們放棄穩定的生活,去投身風險大的表演事業。

無伴奏合唱相關的組織對推動無伴奏合唱起了重要的作用。台灣主要的相關組織分別是中華暢聲亞洲音樂協會(Vocal Asia)、台灣合唱音樂中心(TCMC)和華仁學苑。巧妙的是,這三個組織雖同是舉辦與無伴奏合唱有關的活動,但定位各有不同——Vocal Asia 放眼亞洲,冀許能夠整合亞洲之聲;TCMC 以推廣合唱藝術為己任,無伴奏合唱只是其中一種合唱種類;華仁學苑則偏重於歌唱和表演方面的培訓。定位的不同使三者能夠並存而立,促使良性競爭,避免直接正面的衝突。

至於香港,多年來相關組織只是港澳當代無伴奏合唱協會(CASHK),面對日益盛行的無伴奏合唱活動,CASHK 難免予人一種獨力難支之感。幸而現時已經出現香港阿卡貝拉學院、港澳大專無伴奏合唱協會這些新組織出現,也有個別人士自行籌備一些活動,漸漸改變 CASHK 孤掌難鳴的局面。雖然那些組織的規模和網絡仍不算大,相信假以時日,它們可在推動香港無伴奏合唱發展的過程中佔重要的位置。

結語

無伴奏合唱在香港發展迅速,除了相關活動日趨頻繁,近年無伴奏合唱開始受到不同的藝術節的青睞,例如西九大戲棚 2013 中有一個無伴奏合唱節目;Orange 連續兩年在國際綜藝合家歡中亮相;一鋪清唱上年便在香港藝穗民化節粉墨登場,亦在今年新視野藝術節成為其中一個節目的主角。種種跡象顯示,無伴奏合唱表演已經開始從坊間的娛樂節目,逐漸提升至具藝術性、有一定賣座能力的文化節目。文化界正因其高度靈活性,發掘出無伴奏合唱新的可能。

這個變遷對本地各組合無疑是一種機遇,問題是,他們準備好了麼?更甚的是,他們意識到該如何配合這些機遇嗎?特別在(綜合)質量方面,大家有沒有方法去提升?同時,其他組織能否因應大環境的變化作出相應的行動?而作為寫文章的人的筆者,最希望能有更多人關注及討論無伴奏合唱的發展,這是我寫下此篇長文的最大原因。

Vocal Asia 近年積極地在亞洲各地舉辦 Vocal Asia Festival,此為上年 Vocal Asia Festival的精華片段: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2VdZ0XwUwc


( 本文獲原作者同意轉載 )

 

tags

related articles

 
Top

subscribe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