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s

 
評析

再談無伴奏合唱編曲

原文出處:樂人谷
作者:Kessay Chan 陳君明
發表日期:2016.06.16

上編提到無伴奏合唱無伴奏合唱編曲的幾個事項---跟從原曲參與擬聲字的運用, 曲的一些事項:跟從原曲與否、擬聲字的運用,再加上一般的合唱和弦編制技巧,編曲就已經基本成形。

不過一個妥當的編曲又跟「搶耳」的編曲有所分別,分別在哪?以下三點都值得編曲初手留意。

應按照歌者的性格、能力、音色等等度身訂造。編曲者當然有不少念頭和把戲希望歌者發揮,不過每人在各方面的長短不同,若有所忽略難免會弄巧反拙。例如一個不擅節奏的歌者卻給他一段既不重複又多切分音的樂句,只會令學習效率減低; 一個生性文靜的歌者卻給他一段情感濃厚的樂句,便難以唱出編者期望的味道; 一個不多聽搖滾音樂的歌者卻給他一段電結他獨奏,沒有其音色的概念便難以做得神似。所以,與者令「資源錯配」,倒不如多接觸和了解歌者,再下筆編寫。

應避免令歌曲過長。由於無伴奏音樂由人聲唱出,而人普遍對人聲十分敏感,會比較專注。正因觀眾更為投入,卻會使觀眾容易疲倦。相反一般歌曲則有不同樂器間隔。參考外國書籍指出,人聲編曲三分鐘左右便至為適合。的確有不少的大師隊伍的編曲一首也十多分鐘,或者多首完整歌曲串在一起,但那些是大師團隊,編曲中能做到豐富的起承轉合,並且運用巧妙的音色變化帶來新鮮感。因此無論是想完整跟從原曲鋪排,還是想加入更多元素,編者都應從觀眾角度出發,多加留意歌曲長度。

應在歌曲中加入一至兩個moment。正當歌曲已過大半,一個moment已經能令觀眾嘩然,重新被吸引。Moment可以是不同的東西,簡單至rhythm group的突然退出,以至一段樂器模仿(如電結他、二胡),抑或節奏型、風格的改變(如dupstep),還是來一個超高或超低音。

以下例子請從頭到尾地聽,才能聽得到Moment的特別之處。

例如 Pentatonix 還在Sing-Off 比賽時的”Since you Been Gone” and “Forget You” mash-up,當歌曲進行到一大半,便在1:19時來個Breakdown Section,節奏變成In two,又加入歌曲中少有的三連音,帶來另一番味道。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bctlHqxDAQ

Zenith 的”Vocal Magic”, 當歌曲將近完結,而相同的主題樂句都出現過很多遍時,來一個小轉變---在主題樂句的終止式前加入四拍休息(4:07),使觀眾期待着。當然歌者必須先做向前推進的感覺,才可製造”hooked on的感覺” ,才能成功製造Moment。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EDPtEckkCs

Postyr 的”Paper Tiger”中,就如很多流行曲一樣,在熟悉的副歌抽走Bass line或複雜的Harmony,加入平衡八度音,又會有一種更清新的、更純粹的感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dQxAAjadR4

希望以上分享有助無伴奏合唱編曲的新手,與此同時亦鼓勵大家嘗試。

以下是<月球下的人>一段副歌,來唱唱吧! 歌譜下載網址 

 

tags

related articles

 
Top

subscribe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