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s

 
Vocal Asia Festival

Vocal Asia Festival 阿卡貝拉音樂節遊記

原文出處:樂人谷
作者:Kessay Chan 陳君明
發表日期:2016.09.24

飛抵台北,轉乘 5小時的台鐵,終於來到台東參與一年一度Vocal Asia Festival。雲集亞洲廿多隊優秀無伴奏合唱隊伍,一連四日的活動讓參加者「耳不暇給」,完全浸淫在無伴奏合唱的世界中。

四天課堂包含歌唱、編曲及樂理、形體動作教授、大師班和經驗分享,當中有兩課讓我印象至為深刻。首先,Michelle Weir導師在第三天大師班中指導了台灣年輕隊伍「尋人啟事」。說是年輕,但他們在短短兩年間已在國內外獲得十分驕人的成績,而前一天晚上參加者也欣賞過他們的現場演出,於是筆者也熱切期待Michelle如何進一步提升其能力。結果,他們在短短一個多小時中舞台形象和表達,以及音樂感都大有進步。對於年輕隊伍而言,要帶着年輕的面孔在舞台上唱出好音樂,如何說服觀眾其音樂並不幼嫩是頗為困難。Michelle則指歌者必須對自己的音樂有信心,而且不論台上台下也要注意談吐舉止,應大方得體,因為這也是演出的一部分。

另外,大師班的效用高低取決於參與雙方,一方面希望導師因材施教,點出問題後繼而提出相應的練習方法去解決,同時讓旁聽者在觀看的過程中得益; 參加者也應有充分的準備,基本背譜、音準、拍子必須先做好,才能讓導師進一步指導。更重要的是準備一顆勇於嘗試的心積極配合課堂,因為導師所用的方法或會與平日練習方法有所不同,只有捉緊這些學習和嘗試機會才能突破瓶頸位,汲收更多。這樣就可在有限的時間發揮參加者的無限潛能。

而朱元雷老師的Harmonic ears課堂中教授不少和弦、樂理等知識,並讓同學即席實踐。事實上,無伴奏合唱由人聲建構和弦,歌者必須熟悉和弦的行進和排序,清楚各自在和弦中的角色,如根音、7th音等,相應調整唱法,如音量、音色等,才能做到好音樂。朱老師一再強調無伴奏合唱最重要的是「聆聽」,聽隊員的聲音一同磨合調節,並指鋼琴是極重要的排練工具,應不時以此作依據。

不過可惜的是比賽於第一天晚上舉行,參賽者未能先上畢課堂才作賽,學以致用。

四天晚上也有無伴奏合唱比賽及音樂會。十五隊比賽隊伍中不乏香港隊伍,包括Set Tone Men及Y.You。筆者最欣賞獲得比賽第二名、來自菲律賓的Acappellago,五位歌者雖是大學生,但音樂早已十分成熟,編曲吸引亦能盡顯成員各自的專長,如R&B riffs和beatbox。以美式力量型唱法和各自舞台上的魅力配合動作和走位,震撼整個音樂廳,是一場完整的演出。但到及後台灣原住民音樂會時,卻一反一向的美式曲風,演唱抒情的原住民音樂,同樣拿捏出色,展演團隊的多樣性。

冠軍隊伍實力更是不容忽視。Gili織樂,憑着極佳的音準和音色融和唱出爵士及台灣原住民歌曲,最終奪冠。四人一踏上台上,無需動作走位,氣場早已充滿整個偌大的舞台,體現了上文提及Michelle所指的專業形象。不可不提,部分成員是來自O-Kai singers,因此早有豐富的歌唱經驗。此外,藝術節中一位熟悉Gili的導師指出四人會在排練中抽出時間講出各自與每部的音程,籍此對和弦有充分的了解。或許就是這種認真、不辭勞苦的態度成就了其音樂的優秀。

演出中亦有不少出色隊伍,如來自韓國的Doo-Wop sounds大唱流行韓文歌,以及來自日本的The Groovies唱出極具感染力的歌曲,可惜這也是他們解散前的最後一次演出。兩隊均在比賽中獲得第三名。至於The Apex Project則用了三張椅子及歌者動作構成不同畫面,與Water Singers同獲評審特別獎。不過有一點令筆者感到疑惑的是比賽當中加入了不少燈光及音響效果如bass的低八度效果,對觀眾而言的確吸引,另外整場比賽的音量並不一致,有些隊伍聲量較弱一些則較強,筆者擔心未免會影響比賽的公平性。

明年,Vocal Asia將於本港柴灣青年廣場舉行。對於此事,筆者既興奮又擔心。興奮的是這是一個好機會讓更多認識高質素的Acappella,亦令本地隊伍於課堂和比賽中得以進步。但也擔心參與者還是同一群愛好者,無法向外擴張圈子,令更多人接觸到。而且反觀亞洲各地如台灣、日本,以至韓國,無伴奏合唱的發展也頗為成熟,不論是青年隊伍還是成人及專業隊伍也十分出色,尋人啟事正是一例,因此這讓香港看來較遜色。

四天的學習內容實在不少,希望及後有機會繼續分享!

 

tags

related articles

 
Top

subscribe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