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s

 
評析

本屆蜂巢音樂獎隨筆

撰稿:馮國東(香港 Gay Singers 創團團員、港澳當代無伴奏合唱協會主席)

轉眼又到三月,正是蜂巢音樂獎揭盎之時。

蜂巢音樂節和蜂巢音樂獎,都是阿卡中國的年度盛事。前者於二零一四年在廈門首辦,工作坊和音樂會等應有盡有;後者則始於二零一六年,並於翌年舉辦了首次頒獎典禮,吸引了來自兩岸四地的眾多組合提交錄音或錄像,角逐各獎項。二零一九年,筆者與姬聲雅士更有幸獲邀到上海出席此盛會,與歐開合唱團等優秀組合同臺演出,並於工作坊裡分享排練心得。

疫情關係,頒獎禮已連續兩年無法舉行,唯參賽組合與歌曲仍然眾多,其中一首教人印象深刻的得獎作品,是由本屆蜂巢音樂獎的大贏家未來人聲(Vocal Future)演唱的《記憶封存》,此曲榮獲 “年度最佳華語編曲” 和 “年度最佳錄音” 二獎,可謂一鳴驚人。

論到中國大陸的 A Cappella,近年來的進步實在十分大。猶記得十一年前,筆者首次到上海當評判,祇覺當時的組合仍很稚嫩 – 主音歌手自顧自在飊高音、beatboxer 總是站在一旁獨個兒 solo、其餘成員要麼聽不到,要麼便完全蓋過主音,音準節奏樣樣都不對(冒犯了!)…… 到了第四還是第五團唱畢,一位外藉評判輕聲跟我說:“等了這麼久,終於聽到和聲啦!” 也夠諷刺吧,這可是個重唱比賽呢!當然時至今日,情況再不是這樣了,過去的一切,就由它如 “記憶” 般 “封存” 起來吧!華語的 “人聲”,絕對有 “未來”!

另一首優秀作品,叫《秋風夜雨》,由歌手李婭莎主唱,臺灣阿卡音樂人黃欣偉編曲,配樂和聲與背景人聲音效則由黃與其招集的一群友人共同完成。此曲入選了錄音獎跟編曲獎的最後三強,最終雖無緣獲獎,但編曲者的心思,很容易便能聽出來。筆者常說,用 A Cappella 的形式呈現民族風格,一點不容易:隨便玩玩,模仿一下民族唱腔或樂器聲音,人家笑話你無聊;出手過重,民族風格給改頭換面,人家批評你破壞文化。如何才能恰到好處?筆者也不知道,祇能留給有識之士慢慢探討了。

過去兩年,許多現場表演都取消了,因此年度最佳現場演繹獎無法頒發,希望能盡快復頒吧!

(照片註解:筆者與姬聲雅士獲邀於首屆蜂巢音樂節裡演出)

 

tags

related articles

 
Top

subscribe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