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s

 
評析

Audience Building - 刻不容緩

撰稿:馮國東(香港 Gay Singers 創團團員、港澳當代無伴奏合唱協會主席)

前學生 a cappella 歌手與筆者同看 Mosaic 的週年音樂會,大感唏噓。隨著大學生活完結,這位 "前熱血青年",如今祇能在臺下當觀眾。當年的戰友,或投身職場,或升學海外,連見面也不容易,遑論組團再續前緣。如今見小輩們在臺上載歌載舞,也實在百般滋味在心頭。

相比之下,筆者比較幸運,自多年前 “開唱” 以來,或唱或編或教,一直沒有停頓過,故也未嘗有此 hard feeling。然而近年看其他團的音樂會時,心中仍會禁不住一問何時再能開自己的 show、唱自選的歌,而非單在各種場合裡為客人提供 music entertainment......

筆者認老,卻不服老,自問與一眾團員,仍有心有力,每隔一兩年開一次大型音樂會,仍能應付。其實觀眾老化,方為近年開 show 的最大阻力。

一如其他藝團,姬聲雅士的觀眾大多為同齡人士。當年我們兩袖清風地開學生音樂會時,他們也兩袖清風地以同學、宿友的身份來支持。畢業後辦的演出,他們仍十分樂意以校友的身份來看。祇是再過數年,他們開始 ‘’力不從心” 了,例如 weekend 要抽空拜候 “四大長老”,公眾假期前要做兩次節;又幾年,他們會因節目不是特別為兒童而設而不來;再幾年,他們說要 “打仗” - 即幫助兒女備考呈分試,說要待他們考上心儀中學後,才能有心情和時間到場館去看演出......

作為香港人,筆者深知這些觀眾朋友們所面對的困難,樣樣真實,絕非虛言。他們連自己最愛的電影、大型演唱會也看不了,自不能抽身支持一個並非主力製作合家歡節目的小藝團。

因此筆者謹以過來人的身份,建議有意長期運作 a cappella 團的朋友,務必緊記接觸年青觀眾群,最好能吸納比團員平均年齡輕十五歲者,那麽即使團員都四十五歲了,三十出頭的支持者仍可現身看表演。

當然,如能接觸年紀比團員大的群體,那就更好。“金齡族”、“銀髮族” 是消費力是否如某些人士吹噓般驚人,尚待觀察,但能兼顧各年齡層觀眾的藝團,能得到多些演出機會,乃屬自然而然。

Audience building,乃各種藝團均不應忽略之事,更宜盡早開始。筆者既已錯過了最佳時機,乃行此文,寄語眾年青阿卡人勿重蹈覆轍。

 

tags

related articles

 
Top

subscribe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