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s

 
評析

風格 - 球隊 vs 藝團

撰稿:馮國東(香港 Gay Singers 創團團員、港澳當代無伴奏合唱協會主席)

轉眼間,世界盃又曲終人散,未知各位看得開心否?

在這四年一度的體育盛事剛開始時,我在網上見到一張圖片:甚麼? 足球王國巴西竟要放棄自己的傳統風格,改學歐洲式踢法?

我不是足球評論員,不敢說這是否好事,但可肯定地說,a cappella 團(及其他藝團)應努力建立自己的風格,不應隨波逐流,被潮流牽著走。

我是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愛上 a cappella 的。尤記得剛起步時,一切由零開始,編曲、唱法以至音響控制等均祇能邊學邊做,十分原始。但當年的姬聲雅士算是頗受歡迎的藝團,因觀眾們喜歡我們獨特的演出風格。

經過多年來的摸索,我們累積了不少經驗,在各方面均有進步。為了爭取多些演出機會,我們更開始作多方面嘗試:演出、教學,甚至跨界,一律不放過,樣樣做得似模似樣,但不知不覺間卻逐漸變成了一個為他人而活的組合,慢慢失去了自己。換句話說,我們能 survive(存活),卻不 successful(成功)。

寫到這裡,我突然想起足球教練安察洛提(Carlo Ancelotti)。這位意大利籍教練,經驗豐富。他最令人敬佩的,是無論執教任何風格的球隊,都能有不錯的表現,他的靈活性一直吸引到不同球隊邀請他任教。但誠如足球評述員加利.李爾所言,這類型的教練,欠了一樣元素,叫“性格”。

如加利.李爾(和許多球迷朋友)一樣,我比較喜歡性格鮮明的教練。他們很能堅持自家風格,不論對陣怎麼樣的對手,都祇會採取同樣戰術。即使效果不佳,都不會輕言改變,反而會更執迷地將既有一套反覆演練,堅信再努力些、再做好些,終能成功。

當然,球隊與藝團,屬兩碼子的事。球場是成王敗寇的英雄地,贏球最重要,風格祇屬其次;但對藝團來說則不然,風格才是至關重要的。一個沒有在正式比賽得過獎的 a cappella 組合,祇要有獨特的風格,仍可與觀眾好好聯繫(connect),帶來影響(impact),相信大家都會同意我這說法。

 

tags

related articles

 
Top

subscribe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