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s

 
知識庫

無伴奏合唱的ABC (上)

原文出處:主場新聞
作者:洪思行
發表日期:2013-01-15


近年,無伴奏合唱在香港越來越盛行,不少商場、機構和婚宴都找無伴奏組合表演。那些組合又經常自行籌辦音樂會,讓觀眾有更多機會接觸無伴奏合唱。此外,香港青協更每年舉辦國際無伴奏音樂節,除了向學生推廣這類新興音樂,更請來國際頂級的組合來港獻技,讓樂迷大飽耳福。

然而,無伴奏合唱還處於萌芽階段,很多香港人對它還是一知半解,故筆者希望在此講解一下,以便各位讀者日後能更全面地欣賞無伴奏合唱。

A: a cappella
我們一般稱無伴奏合唱為a cappella,其實這是意大利文,意即「如教堂風格」。這是指中世紀時,西方教堂中的音樂全都沒有任何樂器伴奏,只以純人聲演唱,也就是無伴奏合唱。當時很盛行的葛利果聖歌(Gregorian Chant) 便是無伴奏合唱的典型例子。

及後在文藝復興時,西方發展出另一種很盛行的無伴奏合唱—牧歌(Madrigal)。雖然牧歌的內容與宗教無關,但因為同樣沒有樂器伴奏,所以亦以a cappella形容它。

B: basic requirement
很多人曾問過筆者:「唱a cappella困難嗎?要怎樣才能唱a cappella?」筆者的答案是:視乎你的要求。若只是為了過癮,試玩一下a cappella的話,這就沒有什麼要求,只要有樂譜,即使不太懂音律,也可以靠「死背」的方式來合唱(正如不懂彈琴的人可以靠背琴鍵位置來彈奏)。

但若真是想組一隊組合,並達至一定水準的話,這麼便至少需有基本的音樂知識,懂得看五線譜,了解一般的和弦(Harmony) 理論,亦最好有若干年的合唱經驗,習慣多聲部的歌唱表演。在表演時,除了唱歌外,同時還要聆聽其他聲部,與各位組員協調配合。

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對音樂的熱誠與熱愛,千萬不要認為自己已經「夠勁」而拒絕學習,應該一直抱著謙遜的心態,透過不同的途徑持繼地學習:音樂之路,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C: contemporary a cappella
以上提及過的葛利果聖歌和牧歌都是從前風行一時的無伴奏合唱,不過現今大家聽到的,多是加入了流行元素、風格截然不同的另一種無伴奏合唱。為區分兩者的差別,我們以當代無伴奏合唱(contemporary a cappella)稱之(不過為方便計,我們現時說的a cappella,通常就是指當代無伴奏合唱)。

當代無伴奏合唱和傳統的無伴奏合唱的最大分別是,前者加入了人聲敲擊(VP,即vocal percussion,或是beatboxing)的部份,加強樂曲的節奏感和能量。此外,演唱當代無伴奏合唱時會如流行歌手般使用咪高峰,有時更會透過各式各樣的音效處理,做出不同的聲效及修飾,令表演更顯豐富和有趣。

C: cover
雖然談不上是當代無伴奏合唱的傳統,但在香港,以至全球的無伴奏合唱組合都是以唱cover為主卻是個不爭的事實。當然不是說完全沒有原創歌曲,但數量還是很少。箇中的原因,是因為唱cover的話,在創作上免除了作曲和填詞的部份,只需從現有的歌曲中重新編曲,省下不少時間。而且編曲方法千變萬化,能將一首歌改頭換面,改編成不同的風格(如爵士、bossa nova),或是把幾首歌曲串連在一起,其樂已無窮也。此外,翻唱的大多是耳熟能詳的歌,不但可使表演者容易上手,也令觀眾更容易投入表演中。

相關網站:
http://www.cashk.org/p01a.php
http://en.wikipedia.org/wiki/A_cappella
圖為筆者所屬的組合Zense的演出情況


( 本文獲原作者同意轉載 )

 

tags

related articles

 
Top

subscribe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