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s

 
特別報導

五隊不可錯過的
華語無伴奏組合

原文出處:主場新聞
作者:洪思行
發表日期:2013-12-17


在寫了一篇《五隊不可錯過的無伴奏組合》後,一直都心癢癢,覺得不應只給讀者介紹一些遠在天邊的歌者,還應該介紹鄰近地區的一些優秀組合。本打算以亞洲組合為題,只是知道日本和南韓其實臥虎藏龍,但礙於語言關係,未為人所識,所以筆者也不敢冒充專家,只好把範圍收窄至華語無伴奏組合。

1. 歐開合唱團 (O-Kai Singers)
台灣的無伴奏音樂發展成熟,不少組合水準甚佳,部份更能衝出台灣,得到國際認同,當中以歐開合唱團為最成功的一隊。歐開合唱團以原居民為賣點,將具有原居民特色的音樂摻進不同音樂風格如爵士樂等,既保留自身特色,又能跟國際流行的音樂接軌,是他們能夠取得成功「彈出」的原因。

2013年是歐開合唱團的收成年,先是憑第一張專輯《O-Kai A Cappella》奪得有無伴奏音樂格林美獎之稱的美國 CARA (Contemporary A Cappella Recording Award) 的《最佳爵士專輯》。繼而入圍台灣金曲奬多個獎項,且贏得最佳演唱組合獎、最佳原住民語專輯獎及評審團獎,其後也入圍華語金曲獎多個項目,可見歐開合唱團已經成功獲得主流音樂界認同。
推薦影片:在戀愛了

2. 神秘失控 (Semiscon)
成立於2002年,去年才完成成立十週年巡迴音樂會的神秘失控,是台灣第一隊以純人聲形式演出的樂團,明乎其實是寶島無伴奏音樂界先行者。雖然組員都不是全職音樂人,各有自己專業(如工程師、醫生),但無礙神秘失控發揮水準,他們在2003年勝出第三屆台灣區全國重唱大賽後,以台灣代表身份參加奧地利 Graz 國際重唱大賽,並在流行組中奪魁而回,實力備受肯定。

雖然沒有原居民的賣點,但神秘失控的音樂同是充滿台灣味,除了有民歌、用民族腔或台語演唱外,還有日常生活為題材的樂曲,好像是〈拼宵夜〉都是他們的表演曲目,非常具代表性。難怪台灣101年國慶大典中,他們能夠成為表演嘉賓。
推薦影片:2012國慶禮讚

3. 姬聲雅士 (The Gay Singers)
香港組合姬聲雅士在香港無伴奏音樂界的地位有點像神秘失控,同屬先驅者,而且歷史更悠久,早於1998年已開始演出。當時的成員全都畢業於中文大學崇基學院,因而取其諧音「姬」,配上「聲雅士」 (Singers) ,組合成姬聲雅士這名稱。
 
姬聲雅士的樂曲多以懷舊為主,語言不限於中文,並且會加入幽默的改編和舞台動作,別樹一格。他們已經先後推出過五張唱片,這成績可說是傲視同儕。此外,隊中個別成員及前成員馮國東、伍卓賢和趙伯承,除了演出外,還各自成立一些組織或團體來推廣無伴奏音樂,前者創辦了港澳當代無伴奏合唱協會,後二人成立另一隊組合一鋪清唱,並擔任藝術總監。
推薦影片:冬至MV2012

4. 一鋪清唱 (Yat Po Singers)
一鋪清唱是香港第一個專業無伴奏合唱劇團,目前由伍卓賢、伍宇烈和趙伯承擔任藝術總監,並有四位駐團藝術家。2008年,一鋪清唱演出首個劇作《石堅》(當時仍未是專業劇團),除了獲得「最佳正統音樂作品」金帆獎,其後更獲香港政府邀請,前往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演出。

一鋪清唱的音樂著重原創性和實驗性,經常邀請年輕作曲家譜寫新作,同時也鼓勵四位駐團藝術家創作。一鋪清唱亦積極與不同藝術家進行跨界別演出,例如舞蹈家、單簧管手等,探索無伴奏音樂的可能性。早前一鋪清唱完成了第二套原創無伴奏音樂劇目《夜夜欠笙歌》的演出。
推薦影片:康定情歌

5. 麥克瘋 (MICappella)
獅城代表麥克瘋由四男二女組成,台風活力澎湃,輕易便能炒起現場氣氛。麥克瘋在2012年參加了由深圳衛視舉辦的無伴奏音樂比賽〈清唱團〉(即美國 The Sing Off 的大陸版),並得到第二名。這成為麥克瘋事業上的一個里程碑,自此他們的名聲更上一層樓,在2013年獲得美國 A Cappella Community Awards 的《最受歡迎亞洲組合》,同年參與當地的無伴奏音樂盛事 SoJam 。

他們亦開始涉足主流音樂界,曾參與香港亞洲流行音樂節,又在新加坡金曲獎中得到傳媒推介(本地歌手)獎。
推薦影片:Faint / 舞娘

以上提及的,主要都是在華語無伴奏音樂發展上有重要地位,並具有一定水準的組合。不過,跟上一篇文章一樣,優秀的華語組合何止五隊,其他組合如台灣的 Voco Novo 、Sirens Vocal Band 、Vox 玩聲樂團,香港的 Orange 、Set Tone Men 和中國的 Hey Boy 等都是蠻有實力的組合,值得大家多加留意。


( 本文獲原作者同意轉載 )

 









tags

related articles

 
Top

subscribe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