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s

 
评析

洪思行评《无伴奏合唱大师系列 — Rajaton》

原文出处:Edison Hung Music Blog
作者:洪思行
发表日期:2015-06-13


(刊于Art Plus六月号)

芬兰有三队职业无伴奏合唱组合,分别是 Club for Five、Fork 及 Rajaton。前者较为华人无伴奏合唱界熟悉,已多番到中国巡演,2013年也曾来港演出,他们翻唱《弯弯的月亮》的版本更常被国内组合演唱。至于后两者的名气虽不及 Club for Five,但质素绝不下于他们,而且各有特色,很值得欣赏。而在香港国际无伴奏合唱节的邀请下,Rajaton终于得而首度访港。

其实笔者早于几年前耳闻过合唱节想邀请 Rajaton,只不过因预算关系而未能成事,不过随着无伴奏合唱在越来越受欢迎,香港国际无伴奏合唱节又搞得有声有色,跟当时比较,相信现在的经费有所提升,令合唱节终于邀请到 Rajaton。

笔者在2013年于台湾桃园参加一个无伴奏合唱节时上过 Rajaton 成员指导的工作坊,又亲耳听过他们的演唱,虽然因台风未能听到他们的音乐会,那次经验已使笔者觉得 Rajaton 的风格很适合香港的组合——他们无论是曲风和台风都偏静,舞台走位简单,传统合唱味道较浓。不像合唱节过往请过的美国大师组合如 Rockapella 和 The House Jack,他们以摇滚歌曲为主,在舞台上热力四射,能令全场观众情绪高涨,但基于文化、性格上的差异,一来香港组合难以复制这种表演方式,二来香港一般无伴奏合唱观众未必接受到(反过来说喜欢摇滚的观众应不太喜爱无伴奏合唱形式的摇滚歌曲)。

说回 Rajaton,他们属于世界音乐组合,演唱曲目有不少是芬兰歌和原创歌,没有因为要「走埠」,为迁就观众唱主流英文歌,这份坚持值得欣赏。他们在音乐会中一共唱了十六首歌,观众听不明白的歌占过半数,虽然弄不清楚音乐的内容,但无碍欣赏表演。Rajaton 的歌经常出现同一种编曲模式,唱 verse 时较柔声,去到 chorus 时变成 tutti,加强声量,采用紧密的和声(close harmony),还用上较 open 的元音如a,使声质变得「明亮」,而且他们的声音融和度高,各种因素构成一种非常独特、辨识度高的「声音」,笔者称为「声音之墙」。这种声音使人联想到教堂中的合唱歌声,令歌曲有种出世脱俗的感觉,所以每次歌曲完结后,总叫人不想立刻拍手,好好享受片刻的宁静。所以说即使语言不通,只要是好编曲、好声音,就能发挥音乐的力量(可惜每次都有一两名观众会急不及待地拍手)。

Rajaton 一字在芬兰文中解作 Boundless,除了是指他们的曲目类型广泛,也指他们对声音的态度。对,他们很懂得制造不同的声音,展示声音的变化是无边界的,让人「耳」不暇给,例如演唱中用鼻音、气声、借助音响器材制造电结他声、像Bobby McFerrin 般拍打胸口,甚至一边唱歌一边用食指拍打咪高峰(大家不要拍打,因为容易令咪高峰损坏)。

他们不但善于制造声音,能够将复杂困难的编曲唱得轻松非常也是 Rajaton 的厉害之处。例如能够迅速改变声音——在这小节用上扁平的鼻音,到下一个小节立刻改成很松弛的气声,看上来全无难度,简直像按钮一样简单。而他们的编曲不但有困难的节奏 pattern,还喜欢将副旋律拆散成几个旋律碎片,由不同的声部唱出,团队需有高整体性才能还原整段副旋律,令歌曲听起来乱中有序,加添层次性。

当晚有几首歌令人印象深刻,例如为台湾之行而编,唱得颇有韵味的《鲁冰花》;没有歌词,依靠不停重复而推高气氛的《Dobbin's Flowery Vale》;手脚并用,一气呵成的第一首安歌曲。不可不提是 Rajaton 的首本名曲《Butterfly》。这歌好比《Turn the Beat Around》之于 Maytree、《Where In The World Is Carmen Sandiego》之于 Rockapella,是 Rajaton 必唱的歌。虽然已唱过无数次,他们仍然乐在其中,完全没有「交行货」,这是专业的表现。

Rajaton 不愧为世界上其中一队最顶级的无伴奏合唱组合,表现超卓。若要挑骨头的话,只能说唱法文歌时的「r」卷舌太夸张、beatbox 的 rimshot 与小鼓声不太神似。可惜,尽使有如此实力,好像仍不太能够吸引到香港观众。据悉这次音乐会蛮有票房压力,碰巧同期在台湾举行的无伴奏合唱节「春唱」音乐会也遇上同样的问题,而且每年的压力越来越大,看来无伴奏合唱在两地的发展似乎有进入「樽颈期」之势,实在是一个隐忧。

场次:2015年4月14日 8pm
地点:香港大会堂音乐厅


( 本文获原作者同意转载 )

 

tags

related articles

 
Top

subscribe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