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s

 
评析

伴我成长The Swingles

原文出处:Edison Hung Music Blog
作者:洪思行
发表日期:2018.11.09

笔者第一次接触无伴奏合唱,是在中学图书馆借来的一张The Swingle Singers的唱片,因此The Swingle Singers在笔者的心目中有着特别的地位。在2011年,笔者第一次现场欣赏The Swingle Singers,不过当时已感到他们并非在唱片中听到的那队The Swingle Singers。而不知从何时开始,他们改名为The Swingles,并以这个名字再临香江,跟香港城市室乐团合作演出。

一队无伴奏合唱组合跟乐团合作其实并不罕见,数年前The King’s Singers便跟Hong Kong Festival Orchestra合作过,芬兰组合Rajaton更与Lahti Symphony Orchestra前后推出过两张唱片。至于这次合作,城市室乐团只派出弦乐组,既有独自表演,也会跟The Swingles合奏,当然亦有The Swingles独自表演的时段。

为配合The Swingles,城市室乐团用上扩音系统,可惜笔者坐在很前的位置,基本上是直接从舞台听到传来的音乐,未知扩音系统对演出的影响。曲目选择是一大难题,毕竟The Swingles是演唱流行曲为主,故此城市室乐团在客席指挥Nicholas Cleobury的带领下,先以三首流行曲开始。 Cleobury没有用指挥棒,但充满活力,身体语言清晰,无论是希望压低声量、或是以滑弓演奏,他的指示都非常明显,城市室乐团也能配合。然而乐手转弓及用弓不齐的问题明显,令声音不太整洁,在《Scarborough Fair》中,看得到乐团首席陈诗韵努力担当带头的角色。其后乐团也演奏了盖希文的《lullaby》,在使用弱音器和小心翼翼地演奏下,乐团营造出温柔而宁静的氛围,但其中一记拨弦不齐整实为「致命伤」,若城市室乐团希望提升水准,必须改善这些问题。

坦白说,乐团与The Swingles合作的部分显得有点尴尬,一方面是在音响系统,乐团与歌手的音色不太配合,乐团的声音有点模糊,加上编曲上乐团部分多是拉奏歌手的乐音,并没有怎样加强乐曲变化,着实有点可惜;另一方面是选曲,如以上所说,The Swingles现在以演唱流行曲为主,但为了配合城市室乐团,这次唱了一首巴赫的〈Badinerie〉,虽然有机会让女主唱表演了高超的快速转声区技巧,但在整个曲目编排上有点格格不入。

最精彩的部分还是只有The Swingles的时段。 The Swingles的演唱曲风多元,表演的方法也多变,由单纯的唱歌,到拍手踏脚都有。但数到最特别,也就是跟笔者上次观看The Swingle Singers不同的是他们运用looper的程度,直逼以玩科技闻名的丹麦组合Postyr(前称Postyr Project)。使用looper令他们的表演疑幻疑真,好像《Narnia》,观众根本分不清哪些是演唱,哪些是录播出来。而且利用looper的好处是能让歌手有余闲唱其他东西,特别是和声部分,撇除主音,他们最多还有六人制造六部和声,令歌曲的音色格外丰富。

作为一队有超过五十年历史的组合,他们不停地「成长」,虽然对于部分期望他们还是那队演唱诸如《1812序曲》、《魔笛序曲》等古典音乐的乐迷来说,应该会有所失望,但肯定的是The Swingles依旧能站在顶尖无伴奏合唱组合之列。

评论场次:2018年10月6日 8pm 香港大会堂音乐厅

(刊登于《HiFi音响》390期)

 

tags

related articles

 
Top

subscribe

新浪微博